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雄中山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校友黄友棣先生归还《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移交仪式在我校举行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心之水选择 发表于 2015-7-20 18: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21日,高雄中山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校友黄友棣先生归还《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以下简称《音乐大辞典》)移交仪式在我校南校区图书馆举行。高雄中山大学校长杨弘敦、研发长杜立伟、国际处学生交流组组长许苍岭、研发处助理江真谊,我校党委书记郑德涛,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李汉荣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我校校长办公室、宣传部、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图书馆等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各院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活动。仪式由我校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主持。


高雄中山大学校长杨弘敦(左)移交《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给我校党委郑德涛书记(右)
  郑德涛书记代表我校对杨弘敦校长表示衷心的感谢,高度赞扬了黄友棣校友为弘扬中华民族音乐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和潜心音乐教育的可贵精神,指出《音乐大辞典》重回我校图书馆,其意义已超越了其本身,铭刻下了海峡两岸中山大学的渊源和情谊。
  杨弘敦校长概括了黄友棣校友特别是在台湾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讲述了其归还《音乐大辞典》的跌宕故事,介绍了与我校共同努力促成《音乐大辞典》此次移交的来龙去脉,并表示《音乐大辞典》归还给广州中山大学很有意义,也希望两岸中山大学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陈春声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详细介绍了黄友棣校友的生平事迹和丰硕的创作成果,概括了他每个时期音乐作品的不同特色,肯定了他一生以音乐为教育服务的职志和方向。
  程焕文馆长介绍了黄友棣校友归还《音乐大辞典》的曲折过程,认为此次移交仪式既圆了黄友棣校友矢志不渝的归还愿望,也传颂了其高尚可贵的诚信品德,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雄中山大学杨弘敦校长将《音乐大辞典》移交给我校党委郑德涛书记,郑德涛书记代表我校向杨校长颁发了感谢状。期间,我校艺术团还奏唱了黄友棣校友创作的名曲《杜鹃花》。


全套五册《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辗转69年又回到了我校图书馆
  黄友棣先生(1912-2010),音乐家、作曲家,代表作《杜鹃花》《归不得故乡》《我家在广州》等广泛传唱。黄友棣先生曾就读于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国立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曾受聘为在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坪石师范院校教师。
  在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图书馆奉命搬迁,先入云南澄江,后转入粤北坪石。黄友棣先生于1944年从图书馆借出H. C. Colles编《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第3版,全5册)(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7,《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这五册书借出后,他曾两次试图归还,一次是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正奉令疏散,图书馆书籍已装箱,没能收回。他便背着砖头重的五册书逃难,辗转藏身湛江培才中学。另一次是1945年他返回中大图书馆还书。但此时刚刚走出战争硝烟的中大图书馆没有馆舍、没有经费、人员极缺,且书已报失,未予收回。后来,黄友棣先生带着《音乐大辞典》辗转香港、台湾,1998年将五册《音乐大辞典》赠予高雄中山大学图书馆,在他心里,总都是“中山大学”,“勉强也算是书归原主吧”。
  近年来,在两校共同努力下,最终促成了《音乐大辞典》由高雄中山大学移交广州中山大学的佳话,全套五册《音乐大辞典》辗转69年终于又回到了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