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40|回复: 2

学在中大 追求卓越——中山大学学生工作巡礼(下集)

mstester2011 发表于 2020-12-29 0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求卓越作育英才

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思想引领这条主线,通过主题团日、班会、午餐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组织师生学习讨论超过1200余场,收集师生心得体会1000余篇。组织开展“弘扬爱国的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 新作为——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学宪法 讲宪法”等主题教育活动,报送学生优秀作品20余项,组织24000余人参加报告会、专题展、在线学习测试等教育活动。积极构建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活动,第21、22期马研班结业并评选优秀毕业生,第23期学生马研班按培养方案开展学习活动,第24期马研班成立。三年来,共组织马研班集中理论授课30余次,学术沙龙4次,参加讲座报告27次,社会实践29次

彭晓老师为马研班学员开展国情安全讲座

马研班学员参观一大旧址

选拔了第十期青马班学员152名。组织青马班进行7次社会实践活动,9次理论讲座;资助41个单位(含青马联盟)“青马学堂”立项。

校青马班学员赴云南凤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校青马班学员赴湖南调研

坚持每周编制学生思想动态简报,共计上报了学生思想动态简报及专报120余篇。组织了1252名在校生(其中本科生917人,研究生335人)开展2018年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承办了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第三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班。参加了广东省高校网络文化成果展,征集和报送展示成果6项。创设“中大易班”平台,目前中大易班平台注册用户数达9517人,机构群数量60个,基本上覆盖2018级各院系新生。开设新生暑期学校,通过“公益囊”“悦读感”“上易班”,主动搭建上大学“最先一公里”。我校地处南粤,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做好港澳台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紧抓不懈的时代课题,目前我校共有港澳台学生(学历生)1481人,本科生1223人,研究生258人。通过开展港澳台新生迎新和入学教育,强化对港澳台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开展校园两级港澳台生国情考察与社会实践活动(超过700人次学生参与),加大了对港澳台学生的个人发展支持,加强了工作队伍交流与培训。积极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举办“香港大学生中国文化及经济发展研习班”、推进“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计划”、“广东省优秀台湾学子岭南行”、粤港青年志愿服务合作营等港澳台交流活动。

组织港澳台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调研


建设与第一课堂相融合的第二课堂
学校探索推进“脸谱化”制定院系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推动51个院系制定并实施2018年本科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评审出9个示范性院(系)。进一步总结梳理了第二课堂类重点发展项目的预算类别、申报指引、评审方法和评审原则,制定了《中山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活动(第二课堂)重点发展项目申报及管理规则》。2019年共接收53个单位申报的149个项目总计2749.2772万元,经组织两轮专家论证,共确定2019年立项103项,审定金额共计2400万元;2020-2021年重点预算入库项目311项总计6105.8477万元。积极挖掘校园红色文化,编排“红色中大”三部曲之音乐剧《笃行》并进行2场公开演出,组织学生逾1500人现场观看。


音乐话剧《笃行》剧照

举办中山大学“读懂中国”活动启动仪式暨马研班读书沙龙


马研班学员进行读书沙龙


马研班学员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举办“我给校长写封信”征文大赛,共收到学生征文作品229篇

“我给校长写封信”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举办了33场“学术与人生”讲座,参与学生逾2万人次。举办2018年科技节,支持20多个院系开展学术科技项目。举办“顺德杯”、“挑战杯”等学术科创比赛。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参加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努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行草地音乐会,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积极组织开展实践育人精品活动绩效考核和评选工作,共为41个实践育人精品项目和培育项目发放支持经费共计76.8万元。2016年以来,我校先后与中交集团四航局、清远市、连州市政府结对参加“校地共建实践育人”计划,签订实践育人基地的合作协议并举行挂牌仪式。推动与珠海高新区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并达成了初步共识。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广州马拉松、海博会、广交会、珠海航展等志愿服务。学校积极响应团中央和教育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自1999年以来已选派二十届共230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本科生毕业生、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分赴青海民和、甘肃榆中、山西灵丘、宁夏西吉、广西百色、广西恭城、西藏林芝和昌都、云南澄江和凤庆,以志愿服务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先后对接整合超过2000万元物资、善款,受益师生超1万人次。

陈春声书记、罗俊校长赴西藏林芝看望慰问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


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杨萌在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教学生跳舞蹈


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开展“淘孩子一个心愿”活动合照

进一步规范学生社团建设,为全校162个注册社团配备了154名指导老师,组织指导教师座谈培训5次,组织社团骨干培训6次,撰写调研报告5份,清查学生社团新媒体平台和刊物,签订《学生社团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承诺书》130份,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社团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学校高度重视典型引领作用,持续做好学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工作。坚持每年组织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和展示,连续两年举办“新时代中大力量”典型人物评选活动

2018年度致敬人物——彭华教授

2018年度新时达中大力量典型人物——夏书章教授


全面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服务水平
为规范学生宿舍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落实,学校发布了《中山大学学生宿舍住宿管理指引》,规范入住、退宿、调宿、校外住宿的办理流程。做好5103名学生的宿舍搬迁工作。创新有效开展每年度迎新工作,开发中大迎新管理系统,入学前即可在线做好费用收缴、宿舍分配、宿舍查看、绿色通道申请审批、在线学习测试等工作,迎新报到实现直通直达,南校园和东校园试点“刷脸入住”。规范化开展2018学年全日制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发了USC在线免测/缓测申请审批流程,共计64场,补测4场。实现转递渠道的平稳转型,2018年共转递10527份学生档案;规范开展新生档案工作,共接收、整理1.3万份新生档案。认真做好国际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学校积极推进《中山大学国际学生(学历生)管理办法》落实,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日常工作指导、优化工作流程,积极推进国际学生日常管理的规范化、趋同化和校院二级化管理;妥善处理了国际学生私自调宿、利用宿舍地址在公安机关办理登记等长期存在的违规行为,堵住管理漏洞,规避管理风险;重点开展国际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预防违法犯罪,防范不法侵害;积极推进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维度培养国际学生的中国情怀;2018年共18个院系的19个“国际学生专项教育活动”项目获得立项,14个项目已顺利开展活动,运作规范,效果良好。进一步优化本科生奖学金改革方案,全面下放评审权,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评审过程公平公正。积极落实相关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管理流程。通过加强院系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院系就业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根据“院系办校”方针,有序落实权力下放清单,目前已将就业资料管理、签约管理、解约管理等就业管理业务的主要审批权力下放院系,便利学生办理相关业务。积极引导毕业生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重要领域与重要行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激励表彰。积极开拓资源,有步骤、有重点地与各地区党委组织部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扩大我校毕业生的选调生规模和影响力,2018年又新增了云南、重庆、青海和广东等8个定向选调生项目。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开展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项目宣传推介与战略发展区域人才招聘项目。积极抓好团组织建设,制定了《中山大学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讨论稿),依托“智慧团建”系统,规范团组织管理。截止至2019年3月,共有64个二级团委(总支),已建立组织总数1911个,已报到团员48475人。完善了校院两级团学干部培养体系,常规化开展团校学习、网络培训;结合学校定点扶贫工作,与凤庆团县委合作开展团干培训班,并组织院系团委书记赴澄江、凤庆开展团干培训,同时继续与国家行政教育学院远培中心合作设置团校网络课程
加强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
2018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中山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辅导员班主任建设工作方案》《中山大学辅导员管理办法》《中山大学班主任管理办法》《中山大学专职科研系列人员担任辅导员管理细则》《中山大学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文件宣讲及调研会。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改革发展实际,将根据新制定《中山大学专职辅导员设置方案》,完善辅导员队伍制度体系。三年来,学校共举办学生工作队伍专项培训70余期,逾4000人次参训

学生工作队伍专题培训

校领导为参训人员授课

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省级培训30余期,国家级培训100余期;成立了37个“卓越计划辅导员工作室”,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卓越计划辅导员工作室”授牌仪式

严格考核管理,建立了由科研系列辅导员试用期考核及年度考核、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月度考核及年度考核、各院系学生工作绩效年度考核构成的考核体系,督促辅导员落实有关工作职责,并认真开展了各年度“优秀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助理辅导员”评选。
   

开拓进取面向未来

三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展望未来,我们将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立体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整体布局,统筹规划
把握“一个根本”。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把握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逻辑起点,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内在需要,也是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根本需求。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三个面向”。人才培养应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激发师生建功立业的内生动能,真正做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答卷。


着力“五个融合”。推进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学科与专业相融合、本科生与研究生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构建“五个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知识引领、思想引领、价值观引领和文化引领,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培养的系统设计和贯通实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学校治理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

建设“十个平台”。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平台。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立体联动的育人模式,深化“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三全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1. 优化课程育人,打造“课程思政”。深入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建立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制定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审机制和规划。丰富和优化面向全体学生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布局规划体量更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相关公选课程。在2020年前,进一步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建设具有“课程思政”要素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微课。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加大“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力度,培育“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发展战略研究”大平台,实施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联动计划。建立课堂教学的闭环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纪律教育,让“课堂讲授守纪律”成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2. 推动科研育人,贯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纳入课题立项、结项评审的内容。健全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推进科研平台协同育人,强调把优秀科研人员、先进实验室、前沿项目等优质科研资源引入育人过程,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资源共享。落实协同创新要求,结合企业技术革新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推进科研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强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开学第一课”,在教师入职培训中着重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专题,严格执行预防学术不端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各院系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加强学生学业发展和学业支持职能,加大学业提升服务和学风建设教育,加强学习纪律与学术规范教育。加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培养师生至诚报国、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严谨求实和团队合作的优秀品质。

3. 拓展实践育人,引领学生服务社会。按照“积极建设、规范管理、体现育人、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推动院系建立实践育人示范基地。落实《中山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意见》,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实施第二课堂重点发展项目支持计划。启动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开展“新时代·新作为——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大学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创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博学笃行社会调查报告大赛等学生高度认同、且具有广泛影响的实践育人精品活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评估。立足“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统筹广州、珠海、深圳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中央部门、重点企业的联系,加强向重点央企、国企、重点单位人才输送力度。积极开拓选调生项目,鼓励和引导学生投身国家建设。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

4. 深化文化育人,涵养家国情怀。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校园文化“一校一品”“一院一品”“校史院史文化专项”“优秀文化传承项目”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推广“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南粤校园语言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建设活动,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打造“红色中大”三部曲——《中山情》《笃行》和《奋斗的岁月》(暂定名)。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开展“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活动,提升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的培养效能。完善和优化“中山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新时代中大力量”典型人物评选活动。推进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打造校园维纳斯歌手大赛、“百歌颂中华”大型文艺汇演、五四星海之声研究生合唱节比赛等品牌项目,着手培育校园原创歌曲特色品牌。以深圳校区、珠海校区、广州校区北校园大建设为契机,加强校园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育人内涵阐释,建设高品位校园景观文化。


5. 开展网络育人,建好大学教育“最先一公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中山大学易班”,开展“新生暑期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先一公里”。要求新生入校前,先上“易班”学习,完成“悦读感”“公益囊”作业。其中,“悦读感”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本,“公益囊”鼓励新生深入生活实践体验,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加强校园网络媒体矩阵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包括校内各学院、职能部门网页、公众号及各类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公众号矩阵平台,进一步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完善校园网络媒体的管理制度。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培养网络思政教育骨干力量,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建设一支优秀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

6.做好心理育人,培育健康心态。坚持育心与育德结合,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个的健康心态。继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和推广线上、线下和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业支持计划、生活教养教室计划、心理支持辅导计划。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三校区五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场地、设施、人员配备。强化咨询服务,加强预防干预,继续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开展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开展新入职辅导员心理培训,推动“当我们同在一起:辅导员共同成长计划”。

7. 实施管理育人,建设良好行政文化。实施《中山大学学生守则》《中山大学学生准则》《中山大学教师守则》《中山大学课堂教学“十不准”》《中山大学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中山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中山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中山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自律公约和制度,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系统梳理学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完善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调研分析,积极稳妥推动任期届满的二级单位开展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加强各类管理干部培训,提高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指标,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搜。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出台学生工作经费管理规定、编制学生工作管理预算草案,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8. 完善服务育人,保障师生发展需求。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大力建设绿色校园,积极开展后勤员工培训,增强素质能力,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我的中大”“大学服务中心”等校园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

9. 加强资助育人,实施“逸仙领航”计划。构建新型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推进精准资助水平,以精准认定为基础,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差异化资助,实现按需资助、应助尽助。加强资助工作监管和评估,进一步规范资助项目管理,通过“双随机”抽查,加强事中管理,通过绩效考核,加强事后监管。增加资助工作人员培训次数和提高培训质量。构建资助育人效果评估体系,做好受助学生在校期间在道德、行为、学业、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跟踪。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继续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优秀受助受奖学生典型宣传活动,实施“逸仙领航”计划,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等活动。

10. 创新组织育人,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委会议事决策制度。以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工作为抓手,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二级党组织党建考核工作,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以创建“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年级、班级、实验室、学生社团、科研团队等组织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创新组织育人载体,深入推进党团班一体化的班集体建设。通过标准化设置班委会,着力构建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规范化设置班委会组织架构,促进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聚焦学生理论团体建设工作,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等的辐射作用。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为国育才是大学的意义所在,点亮学生理想之灯,照亮学生前行之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优良校风学风为引领,笃学明志、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崭新篇章。


[/url]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MTAzMTYyNA==&mid=2247496088&idx=1&sn=e197a310665f4f67c66dff7439bd7adf&chksm=fb329c3fcc451529360d07e3a6d76025bac4aef5543e9e77c7053b7e282d14d5637fe926c924&scene=21#wechat_redirect]学在中大  追求卓越——中山大学学生工作巡礼(上集)


[/url]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MTAzMTYyNA==&mid=2247496043&idx=1&sn=cc7d9789d2e273e3f62cce5e5288ee0d&chksm=fb329ccccc4515da04fc68f6f1a3aa0eb44215cd49127038d1c1035af0ef2159ee058edc5f5c&scene=21#wechat_redirect]网格化管理,第二课堂成绩单!国际金融学院这些举措初见成效!



--- 中大学工 ---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封面制图、编辑:刘铿
初审:许嘉茵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小丫头 发表于 2021-1-4 19: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关注中     
mama 发表于 2021-1-6 2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别沉了 关注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