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37|回复: 1

资讯丨中山大学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座谈会意见反馈

rrssttrst 发表于 2018-1-25 08: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12月9日、10日,校领导李善民、马骏、魏明海、余敏斌先后在四校区分别主持了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座谈会,就学校发展问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座谈会得到了同学们高度关注,约有140名同学通过微信后台报名,最后共有113名学生参加座谈会,校领导在座谈会上针对大家的疑惑与意见进行了详细回答,每场座谈会都持续了3个多小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为了让更多同学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学校发展思路,我们将四校区座谈会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整理,提炼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并于近日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由其在校领导座谈会现场问答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补充,现将这些问题在这里发布。
当前,中山大学正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期,能否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对于学校未来发展而言“性命攸关”。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中大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的理念没有改变,“善待学生”的理念一直传承,莘莘学子对学校的爱与关注愈切愈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我们的学校未来更好,因为,这里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座谈会意见反馈

一、关于信息公开、学生参与


问:院系调整前有无参考学生代表的意见?是否有学生代表参与其中。
答:《中山大学章程》第十四条第五款所规定的学校依法及国家相关政策享有的权利中,包括设立、变更和撤销教学单位、学术研究机构、学术管理组织、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决定各机构的人员配备。
本次院系调整,学校依照严格的程序,经过前期充分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并制订方案、校学术委员会审议、校党委常委会最后审议通过等程序进行。在此过程中并无学生参与的制度设计。
在“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座谈会”上,校领导现场回复了学生提出问题或意见,充分肯定中大学生的爱校情怀和主人翁意识。同时表示,会充分尊重师生合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学章程的指导下制定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建设的机制和途径。


问:有无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来解释政策制定原因。
答:从年初开始,学校领导逐一到所有院系进行走访调研,充分听取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关于目前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的汇报,发现和查找问题。
5月9日,学校召开2015年医科工作研讨会;9月8日,召开2015年文科工作会议;11月21日,召开中山大学事业发展报告会。学校面向教职员工召开的会议,将学校的改革发展思路作了通报,凝聚共识;同时强调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面对学校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的机遇和挑战。
在院系调整的通知发布后,学校及时通过“中山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在广州校区三校园和珠海校区分别召开“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座谈会”,校领导与学生代表就学校改革发展问题进行沟通。现在,学校整理汇总座谈会上具有共性的问题,通过“中山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进行回复。
二、关于院系调整公告出错问题


问:12月7日,中大党委先后发了两份院系调整的公告,最新一份公告删除了第一份公告里的第九条“关于撤销理工学院”的决定,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2015年11月20日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一、撤销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二、成立物理学院;三、成立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部按照程序发布了公告。后因相关学院院领导尚未任命,故决定此事项暂缓发文。

三、关于校园规划

问:附中和附小现在计划从南校区撤离,会搬到哪里,现在附中附小所在地未来的用途会是什么?搬走的考虑?
答:学校已于11月14日,通过门户网站发布了“中大附属学校外迁问答”,详细解答了师生的疑问。关于附中、附小的搬迁事宜,目前仍在探讨实施的可行性,学校刚刚与地方政府开始接触,尚无具体选址。学校将在广泛听取教职员工意见,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南校园规划进行整体考虑,目前尚无明确意见。
在学校附近为附中和附小谋求新的发展空间,目的是在保证附中、附小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学校所有教工子弟入读的需求。



问:深圳校区建在光明新区,地理位置上会不会太偏僻?位置如何?
答:深圳校区距离广州校区直线距离65公里,距离珠海校区直线距离60公里。从广州校区到深圳校区的车程在1小时左右。
深圳校区选址所在的光明新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位于广深港经济主轴之上,与东莞松山湖相邻,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光明新区市政配套完善,生态景观也十分优美。
深圳校区周边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汇集。校区处于深中通道,附近有深圳地铁6号线、13号线和18号线。可以快速到达前海中心、福田-罗湖中心,宝安机场等地。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深莞城际快线,40分钟以内可到达香港、东莞,交通十分便利。



问:深圳校区2016年开始招生,2018年校区才开始使用,这是怎么回事?
答:2016年起深圳校区将开始招收少量医科学生,并先在广州校区培养,主要是为了尽快推进深圳校区建设,尽快为深圳市培养亟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2018年深圳校区启用后,这些学生将正式进驻深圳校区,届时,深圳校区将拥有3个年级的本科生,使得校区能够较快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问:原来广州提出建设“广州健康医疗中心”,不知道现在建设进度如何?
答:“广州健康医疗中心”主要由广州市政府牵头建设。北校园是“广州健康医疗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北校园的发展重点是通过扩容升级,进一步提高学校医科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将完善北校园建设规划,推进建设高层学生宿舍、地下综合体、转化医学大楼等设施,增加校园有效建筑体量,为师生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目前学校正与广州市加强沟通,积极推进北校园规划修订的相关工作。

四、院系与学科建设

:学校频繁改动学院合并的原因?现在的学科分布已经不按校区来分布了,这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校区太多么?
答:(一)关于院系调整的原因。院系与学科调整是大学完善内部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的正常部署,是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实际需要而开展的工作。
首先,这是学校优化学科布局的需要。我校的学科存在着一个一级学科分散在多个学院、或一个学院建设多个一级学科的情况。学科力量和学科资源比较分散,导致有些院系的学科定位模糊不清,有些学科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学院既有理科学科,也有工科学科,不同学科的评价体系不同,这也不利于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此,学校目前以一个一级学科或者若干个相近的一级学科作为依托,整合或调整相关学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院有明确的学科建设任务,至少能支撑一个或若干个一级学科发展。这是学校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的举措,将使院系和学科的布局更符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要求。
其次,这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需要。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探索学科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学校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是管理重心下移,每一个院系均要明确其重点建设学科及学科方向,明确学科建设责任,同时学科建设资源将根据院系的学科建设责任进行配置。这一轮调整就是要把学院和一级学科的关系理顺,使得学校的资源真正作用到学科发展上。这是探索实施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的举措。
第三,这是适应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变化的需要。近十余年来学校新成立了若干无明确学科建设责任的学院,这些新建学院一方面解决了学校扩招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较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这在当时办学资源相对有限、师资队伍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随着近年来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尤其是随着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的提升与建设,学校将在“三校区五校园”建设各有侧重、错位发展的学科体系,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科力量和学科资源开展学科建设。现在的整合和调整是着眼于未来的举措,整合与调整后的新院系有更明确的学科作为依托,院系的生命力也能更加长久。
通过调整院系和学科布局,最终受益的是院系和师生。院系进行调整后,有明确的学科建设责任,也有更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将可以更系统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核心和特色课程;在师资队伍方面,将可以集中更优秀、更专业的师资队伍;学校也将为师生提供更优越的学术环境和培养环境。
(二)关于学科的校区分布。学科分布必然处于动态调整和优化的过程,随学校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国内外优秀大学的办学模式也是如此。目前学科总体上延续之前的校区布局,只是在新形势下,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原来学校是按照“北校区医学、南校区基础学科、东校区应用学科、珠海校区新兴学科和国际办学为主”这个思路进行布局。
随着近年来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尤其是随着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的提升和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学校有条件、有能力在“三校区五校园”建设各有侧重、错位发展的学科体系,对各校区的学科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珠海校区主要服务国家南海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圳校区则主要侧重医科和新兴工科,且三个校区同类学科错位发展,形成各校区既统筹发展、合力支撑,又相互错位、各具特色,共同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布局。



问:各个校区同一个学院有什么区别,是否会在一个校区读两年然后再回迁?
答:同样名称的院系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培养要求等方面完全一致,但不同校区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存在差异,按照学校的顶层规划,这些学院将在二级学科的建设上实行“错位”发展。
学校在广州、珠海和深圳建立的都是整建制的学院,一个学院只设在一个校区,本、硕、博都将在同一个校区完成。这一轮调整完成后,不会再出现在一个校区读两年后再迁往另一校区的情况。



问:三个校区都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会不会产生学科建设的重复、资源分散的问题。
答:三个校区的学科定位明确,将建设各有侧重、错位发展的学科体系。珠海校区主要是与“一带一路”和海洋相关的学科,深圳校区主要侧重医科和新兴工科,同时三个校区同类学科错位发展。形成各校区既统筹发展、合力支撑,又相互错位、各具特色,共同支撑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布局。
此外,作为综合性大学,考虑到文、史、哲学科对学校人文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以及数、理、化、生学科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每个校区都布局有文、史、哲、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文、史、哲、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是学校的核心基础,要提高水平必须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对于高水平大学来说,文、史、哲、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水平反映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必须在这些学科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整体水平提升。这些学科水平提升的关键是要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把当下和未来好的学者汇聚起来。多校区举办同一学科学院更是为人才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保证中大这些学科上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是基础性学科的“强”,主要体现在主流二级学科方向强、最好是整个一级学科的各个二级学科都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弱势学科要考虑突出特色,优势学科要考虑补齐短板。基础性优势学科对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方向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中大要在文、史、哲、数、理、化、生等一级学科形成绝对优势,必须探索在各个一级学科所有二级学科方向都做强的有效手段。目前的多校区学科建设规划,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问:学校觉得每个学院都要有一个核心学科、主导学科,为什么不能每个学科都是核心学科?理工科和文科的改革有没有分开呢?
答:首先,每个学院明确一个核心学科和主导学科,有利于学院明确学科建设责任,集中精力进行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另一方面,学科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学科建设资源将根据院系的学科建设责任进行配置,因此理顺学院和一级学科的关系,有利于将学校的资源真正作用到相应的院系和学科,提高资源建设效益。
在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分类建设、分类评价的体系。学校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充分认识到文理医工的学科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科,在学科建设目标、方式和评价,在人才培养,在教师引育及职称评审,在科研组织方式和成果等各个方面都在探索分类评价的体制机制。

五、大学院制改革

:从2014年6月份到现在,大学院制改革有无实际做一些事情。当时推行大学院制的考虑是什么?
答:大学院制的初衷是推进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打造优势学科群。当时成立了生命科学大学院、外语和翻译大学院两个大学院。
在当时的情况下,外语和翻译大学院的成立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翻译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育,推动翻译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进行资源共享,互相支撑。
成立生命科学大学院的考虑则是,生态学在教育部2012年的学科水平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是学校的优势学科。若生态学独立成学院,可能有助于保住我校优势、继续突破。
大学院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大学院”在教育界和学术界较少为人所理解,也给学科的对外交流带来一些困惑。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探索每个阶段最适合学校发展的模式。推行大学院制有其当时的历史原因,在实际运行中,学校结合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也是合理和必要的。


问:现在是否不再推行大学院制?
答:目前不再推行大学院制。主要原因是:在当前学校“三校区五校园”的全新发展格局下,学校对于院系和学科的考虑是以一个一级学科或者若干个相近的一级学科作为依托,整合或调整相关学院。一个学院重点建设一个一级学科或若干个相近的一级学科,一个学院在一个校区办学。各学院分工明确,互相支撑,共同提升学校的学科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六、招生计划

问:三个校区都会建立文史哲学科,会不会加大这方面招生的数量?深圳校区建成后,中大整体的招生规模是不变的,会不会造成广州校区学生数量的骤减?
答:学校在总体招生规模不变,尤其是本科招生不扩招的情况下,将实施师资倍增计划,降低生师比,推动小班教学,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建设将统筹发展、合力支撑,又各有侧重、错位发展的学科体系。因此,学校会根据各个校区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各校区的招生进行动态调整,广州校区的学生数量也会适量减少。在同一学科在多个校区同时办学的情况下,不同校区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都完全一致。


问:移动信息学院和信科学院整合后,招生分数如何改变?整合之后分数如何调整?
答:近年来,我校的生源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学校不断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会继续扩大。整合后,移动信息学院,将与原信科院、微电子学院等学科进行汇聚,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整体实力将更强。相信更能吸引优秀的学生报考。


问:深圳校区招临床专业学生,那么招生规模是扩大了吗?深圳校区的临床招生分数会不会降下来?
答:尽管多校区办学,但中山大学是一个整体,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以同一个代码招生。本科生招生规模不变,也就意味着学生人均资源投入进一步加大。深圳校区以医科和工科为主,其招生在学校的总体招生计划中,与学校“三校区五校园”的各专业招生进行统筹微调,不会大幅度扩招。

七、教学计划

问:当时设立三学期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验平台,现在为何取消?
答:三学期制是顺应我校一定发展阶段的办学要求推出的,具有一定的实施背景和前期基础。简要地回顾,“三学期制”是我校本科教育教学领域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为满足不同学科专业教学组织开展的不同需求,尤其解决我校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跨校区选课困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偏低、新生军训割裂长学期教学安排整体性等问题,加大实践育人和资源的共享力度等实施的改革举措。数年来的实践表明,“三学期制”在促进优质资源引进和跨校区教学资源共享,强化通识博雅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增进教学国际化的发展,增加有效的教学科研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何围绕学校新时期的建设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学期制进行适时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灵活性与主动性,推动实现教学质量更优异、教学特色更鲜明、国际竞争力更强的内涵建设目标,则是当前综合改革需要综合研究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在总结“三学期制”实施前期实践情况基础上,结合我校相关院(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建设、改革需求及对其他高校学期制度建设发展趋势的分析,计划对学期制度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本次的调整方案建立在对国内兄弟院校现行学期制度的调研和与校内各部门、办学院系多次座谈的基础上。目前的学期制调整方案尚在编制审议过程中,未最终确定。


问:像公共卫生学院小学期有些人文课程,效果挺好的,但为何取消小学期?是否就会少了很多通识教育课程。
答:通识课程建设和开设不会因为学期制优化调整而改变。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正在总结2009年以来通识教育课教学情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建立优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推进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和各校区课程资源的共享,扩大对学生的惠及面。


问:学院调整,对于学生而言,培养方案会改变吗?
答:原则上人才培养方案不会随学院的调整而调整。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围绕学科和专业建设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经过严格论证后制订的,执行上要求保持一定稳定性。若上述目标定位发生重大调整,确需重新修订和优化培养方案时,须由办学院(系)的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进行讨论并报学校人才培养委员会审议后方可执行。


问:深圳校区成立后,是否会存在一些医学教育资源分流的问题?几地的交流如何进行?
答:深圳校区的建设经费将有另外投入,校区的师资也将专门招聘,不会从广州校区直接抽调教师,因此,深圳校区的建设不会分薄广州校区的医学教育资源。
不仅如此,由于学校招生总量基本不变,随着深圳校区建设,教师数量增加,全校各校区生均获得的教育资源将大大提高。
学校教务部门将会同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等加强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通过慕课、微课建设,同步录播和视频教学等方式,加强跨校区教育资源的流动;同时计划从整个粤港澳珠江三角洲的范围扩大医学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还将加强校园间交通体系的建设,为跨校区交流创造良好条件。


问:北校区公选课和体育课太少,是否考虑过增加公选和体育种类?
答:学校教务部门将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与院(系)和公共课教学单位讨论解决相关公选课课源的组织建设问题。

八、关于学生深造、就业

问:毕业生很快就会面临保研,那么院系调整后保研政策还会维持?新的学院会不会有新的政策,比如说哪些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是加分的?是沿用之前的政策还是通盘考虑几个学院再作调整?
答:每年推免工作开始前,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推荐遴选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当年的推免工作政策和学校推免工作规程,拟定学校本年度的推免工作政策,学院免试生推荐资格遴选工作小组根据学校政策和学院推免工作细则拟定本学院本年度的推免工作政策。
学校推免工作政策是一项涉及全校学生的重要规定,以教育部规定和学校推免工作规程为重要依据,不会整体推倒重建。院系调整后,学院推免工作细则也是以学校推免工作规程为重要依据,同时考虑原院系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问:现在中大的平均保研比例是20%,清华北大的保研比例已经达到了40%,甚至50%。很多同学都是因为考研的成本比较大而错失了就读研究生深造的机会。很多都是没有拿到保研资格,就选择了找工作。之后的保研政策会改变吗?
答:根据教育部推免工作规定,各高校推免指标数和推免比例由教育部负责规划和下达,学校推免资格数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下达指标数执行。


问:管院是实行全面学分制,在修满学分后是可以提前毕业提前升学的,但是目前我们在保研政策上出现有脱节的状况,如果我是在今年大三的时候已经修好了学分,然后我想和大四的一起保研,但是却挤占了大四保研的名额,想问学校在保研这方面会针对全面学分制的学生有一定的调整吗?
答:根据教育部推免工作规定,教育部根据各高校推免当年级的学生人数计算和下达推免指标,各高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下达指标数执行。全面学分制的学生在校期间,仅可有1次申请推免的机会。若申请和高一年级学生一起申请推免,势必会占用高一年级的推免名额。


问:关于学院名称变更,导致学生在出国申请、实习申请和找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如,大四学生已递交国外高校申请材料后,国际商学院更名为国际金融学院,导致资料审核方面担心自己无法通过。
答:如果学生在办理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以向学校教务部门反映。教务部门会出具学院更名证明,联系电话:020-39332172,邮箱:jwcxjk@mail.sysu.edu.cn。



九、关于本科生转专业、辅修


问:很多学生想在大学期间修双学位或辅修,异地校区对他们的这种想法带来不便,请问有什么解决办法?
答:我校是多校区办学,空间上有一定距离。特别是珠海校区,离广州校区各校园较远,给学生选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造成一定困难。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院系调整,其中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珠海校区新办的整建制学院居多,由于招生人数多、师资力量较薄弱,存在着双学位和辅修的开设种类比较少的问题。经过新一轮的校区布局调整,珠海校区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双学位和辅修的开设种类比较少的问题渴望逐渐缓解。例如,2016年起就有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多个院系(包括历史系(珠海)、哲学系(珠海)、中文系(珠海)、数学学院(珠海)、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等)开始在珠海校区招生,相信珠海校区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的情况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送课上校区的功能。
而深圳校区从建设伊始,就会较为完善地考虑选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问题,构建相对比较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
广州校区三校园距离较近,交通较为便利,三个校园之间交通时间约为半小时。目前学校提供了班次比较频密的校区间班车,学生也可以自行搭乘地铁或公交,这对学生的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的修读影响不大。

十、关于人事工作

问:现在招专职的科研人员,然后让教授回归到课堂,但是同时我们的师生比是1:18,现在又招新的老师。这些新的老师的平台是怎么样的?他们是以什么身份进来的?
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按照学校规划,学校未来每年招生不增加,但是教师和科研人员将再增加一倍,这将有效降低生师比,增加小班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培养将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另外,专职科研队伍将是学校教授、副教授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人才库”、“蓄水池”和“战略储备”。


问:现在要改善师生比,要多招老师,会不会造成广州比珠海的老师好这样的现象?
答:首先,我校已制定“进入国内第一方阵高校,继而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关键。在此目标导引下,不会降低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的要求。而且,根据国内外同类大学的经验,一般说来,新引进教师的学术产出总是高于原有教师的平均水平。这也是大学总是能不断发展的缘由之一。
其次,在校区布局上,学校将开创“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广州、珠海和深圳三个校区都将按照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重点支撑、突出特色的定位发展建设。在此规划下,三个校区只是学科布局特点上的不同,而三个校区的教师职务聘任工作都是按照同一体系、标准来设计的,师资水平都是有保证的。

十一、关于总务后勤工作



问:三校区后,学生公寓管理面临跨校区借宿和外校学生和朋友借宿问题,是否有办法解决?
答:为保障大多数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维护同学们的正当权益和安定的住宿秩序,学校制定了《中山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办法》(中大总务〔2015〕2号),其中对跨校区借宿及校外人员留宿等有着明确规定:
第十二条规定,“校内学生为完成实验、毕业论文等需要,可跨校区申请临时住宿,主管部门视房源情况尽量安排。”
第十四、二十四条规定,“学生不得擅自占用、骗取、出租、借宿、调整学生宿舍及床位。”“住宿学生不得留宿非本宿舍成员。”因此,非本校学生不允许借宿学生宿舍及床位。


问:学校贴海报太严了,是否应该放宽下程序?
答:大学校园应尽量保持高雅的品味,为此学校正加强校园环境治理,美化校园环境,有关职能部门正在对校园内的商业广告、横幅、宣传海报等进行清理整治。在此过程中,希望得到师生们的配合,共同珍视和维护共有的家园。



十二、关于图书馆工作
问:论文下载的网站比如万方和维普都已经过期好久。
答:万方和维普是可以用的,经测试过没问题。如在校内使用可直接登录;如在校外使用,可以先登录中大VPN之后再上图书馆使用。
万方:http://library.sysu.edu.cn/red_theme/e-resource-detail.html?id=200
维普:http://library.sysu.edu.cn/red_theme/e-resource-detail.html?id=206


问:图书馆的荐书系统非常非常的差,居然填完建议后自动把建议删掉,而且很多想要的书都找不到,只有几本瞬间就没有了。
答:中山大学图书馆新业务系统已经启用,通过新系统进行图书推荐和订购的效率将比旧系统大大提高,且新系统荐购非常简单易用,仅需3步就可完成。
(一)读者荐购流程:
1.登录图书馆首页,点击进入“个人图书馆”,通过读者证与密码登录。使用校园卡的读者,读者证号为学号或工资号;使用条码证的读者,读者证号为条码号。初始密码为1111。
2.登入后,点击“读者荐购”。
3.填写所推荐图书的题名、语种、ISBN、作者、出版社等信息。
读者通过系统提交荐购单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更直观和快速的看到推荐信息,并进行订购或不订购的处理,而系统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订购回复,从而提高荐购和订购效率。
(二)查询荐购图书的状态:
1.在图书馆首页登录“我的图书馆”。
2.系统默认打开“我的流通”,点击旁边的“我的荐购”就可以查询荐购图书的状态。
如果读者碰到问题,欢迎联系图书馆采编部:郑老师 84111922 zhengjy@mail.sysu.edu.cn,冯老师84111993pusfcf@mail.sysu.edu.cn。

文章转载自中山大学团委
微信编辑:Jonathan
mama 发表于 2018-2-21 1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关注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