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同学都对逸仙班很疑惑,下面我们一起走近逸仙班吧
逸仙班简介新华
逸仙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融传承和创新为一体,在独立学院中率先开设“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新举措。经过学院反复讨论酝酿,2014年11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首届“逸仙新华班”60名2014级新生通过层层选拨获取继续培养资格。
开办“逸仙新华班”,旨在将新华学院办出特色,实践学院提出的“开天窗、接地气”的办学理念,为学院基础课程改革提供经验,优化我院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王庭槐院长亲自设计“逸仙新华班”的培养模式,多次在全体教师及“逸仙新华班”学生中进行动员,他寄语学生,在“逸仙新华班”开启“别具一格”的学习体验之旅,希望“逸仙新华班”学子“放飞梦想,扬帆远航”,在“逸仙新华班”的学习中,能发展专长、张扬个性、提高素质、锻造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标兵,为全院学生做表率。
培养模式新华
逸仙
(一)采取“2+2”培养模式。前两年单独组班,后两年实行分专业培养。第一、二学年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按“逸仙新华班”培养方案集中进行基础课程学习,以“大文大理”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夯实科学、人文素养,强化学科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方法:以团队学习为主,采取讨论式、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学生互助共同进步;教师授课以精讲+团队自学、讨论,答疑,教师组织点评、实习、调研等方法,实现协同育人。
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更加注重英语课程听、说、读、写、用能力,加强中文写作和思辨能力,特别是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加强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多媒体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运用。
(二)实行全程导师制及专业导师与专长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指导制度。即学生在校四年均有专业导师及专长导师指导培养,按照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的原则配备。每名导师指导3-7名学生。其中专业导师,包括校内、校外导师,主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行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开展课外实践、社会调查、专项科研和学术活动以及各种行业内的实践活动,使其更早接触科研和优秀学者、行业发展和领军人物,为他们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专长导师包括校内、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长的培养、竞赛活动、实践活动、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
(三)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自习和指导相结合的基于小组的教学与学习方法。从第一学年开始,学生可自主选课、提前选修专业基础课,并可申请免听免修。通过考试的,承认学分;对于学习成绩优秀者,优先推荐参加境外的实践交流活动。
(四)第二学年结束,学生可回到入学时所录取的专业继续学习,也可在除艺术类等受限专业之外的所有专业中重新选择专业;具体事宜按学校“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办理;另选专业的学生可以调整专业导师。
(五)学院选聘校内外优秀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习中心、实践基地等校内优质教育资源优先对“逸仙新华班”学生开放。同时,学生在申请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六)课程设置由学院特长生创新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教务部、任课教师共同制定,实行学分制,原则上两学年学分学时不得超过正常教学规定学分学时的70%,余下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课获得学分的机会。
教学内容改革是灵魂,教学方法是关键。每一个任课教师要有详细的课程方案提交学院特长生创新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审批。要求教师以“逸仙新华班”为试点,教学内容及方法力求改变,在精讲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自习、小组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汇报,教师予以指导,学生必须按时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和项目。
(八)除各门课程进行学期末考核外,学院对“逸仙新华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综合素质进行学年综合考核,由教务部公布考核结果,由班级导师通知学生本人。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奖励和处理。
(九)“逸仙新华班”实行学年考核淘汰制,考核不合格者退出,连续两年考核合格者由学校颁发“逸仙新华班结业证书”。对学生的学习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考核,符合以下条件者考核为合格:
1.品德优良,严格遵守校纪校规;
2.获得学年所有必修课程学分,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有特殊的专长表现;学年课程平均绩点不低于等于3.0;学习成绩排名在“逸仙新华班”前90%。
3.组织开展一项重要活动,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校级及以上课外科技竞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等。
4.通过“逸仙新华班”组织的专项考核。
5.每学年须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至少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或学年论文、新闻分析、专题报道等;如有公开发表另行奖励。
咨询、报名方式新华
逸仙
咨询电话:020-87211857或0769-82676030(李小梅老师、陈思燕老师)
咨询Q群:256244682
报名:可在咨询Q群打印报名表
电子版亲请于9月18日前发到345941333@qq.com邮箱,纸质版同时交给教务部(广州校区210办公室或东莞校区教2B209办公室),过期不接受报名。 |